杨 捷,河南洛阳人,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学校教育发展》负责人,河南省在线开放课程《外国教育史》负责人,河南省科技厅“教育历史与文化科研团队”负责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教育史专业与博士学位点负责人,比较教育专业与硕士学位点负责人。
? 研究方向
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教师教育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外国教育史;
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教育概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教育史学;
博士研究生课程:西方教育史学、外国教育问题史。
ì学习经历
1981.09-1985.06 河南大学学校教育专业本科,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85.09-1988.06 河南大学外国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3.09-2006.06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6.10-2008.09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01-2000.02 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青年学者研讨班;
2002.09-2003.06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2009.09-2010.09 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G工作经历
1988.06 至今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3.09-1997.06 河南大学教育系专任教师兼任本科生辅导员;
1997.09-2000.06 河南大学教育系(后为教育科学学院)专任教师兼任研究生辅导员;
2002.09-2006.10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系系主任;
2006.10-2018.10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
@ 社会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
河南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河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 科研项目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当代美国边缘群体教育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017-2020,主持人;
2016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英美教育史学转型研究”,2016-2018,主持人;
2016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模式研究”,2016-2017,主持人;
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2015-2017,主持人;
2014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研究课题:“美国现代大学制度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意义研究”,2014-2016,主持人;
2014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三重”重大项目应用对策专项:“河南省卓越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研究”,2014-2015,主持人;
2014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美国‘大学本位’与‘选择性’教师教育模式研究”,2014-2015,主持人;
2012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推进特色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与改革研究”,2012-2014,主持人;
2012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构建河南省卓越教师教育体系:转型研究”,2012-2013,主持人;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外国教师教育发展史研究”,2010-2014,主持人;
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河南省师范教育模式改革研究”,2009-2013,主持人;
2008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我国教师培养模式影响研究”,2008-2010,主持人;
2007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比较的观点”,2007-2009,主持人;
2003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转型与对策研究”,2003-2006,主持人;
2002年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西方师范教育的传承”,2002-2007,主持人;
2000年教育部世行贷款“师范教育改革”项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2000-2003,主持人;
1999年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素质教育国际比较研究”,1999-2002,主持人。
? 发表论文
独著:“试论西方教育史学科发展的轨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部名栏)》2017-0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2017-07,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史研究与评论》全文转载;
独著:“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与回顾探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部名栏)》2015-05;
合著:“国际视域下的教师培养政策及其发展走向”,《比较教育研究》2014-10;
合著:“追求卓越:当代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取向”,《教师教育学报》2014-05;
独著:“近20年来美国教师教育项目变革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3-10;
合著:“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独著:“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2-12;
合著:“理解与对话:哲学解释学视域下师生关系的重构”,《基础教育》2010-12;
合著:“试论后现代课程观语境下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基础教育》2010-07;
合著:“教育治理: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钥匙——对《2009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的解读”,《基础教育》2009-11;
独著:“从“中心”到“对话”:当代西方师生观的转向”,《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0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独著:“挑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若干问题及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3期;
独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5期;
独著:“教育叙事:培养教师教育研究的契机”,《教育科学》2006年第1期;
独著:“印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目标”,《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独著:“全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解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公报”,《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独著:“美国普通学校教师职业的困境与对策”,《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6期;
独著:“印度教师教育发展及特征”,《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12期;
独著:“走向对话的师生观”,《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1期;
独著:“印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与启示”,《现代教育论丛》2006年第1期;
独著:“西方中等教育综合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5期;
独著:“美国进步主义教育之“八年研究”述评”,《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
独著:“后现代师生观及其影响”,《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独著:“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21日;
合著:“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出路”,《中国教育报》2003年9月第14期;
独著:“浪漫主义教育”,《外国教育动态》(《比较教育研究》)1989年第3期;
独著:“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特征”,《外国教育动态》(《比较教育研究》) 1987年第3期;
独著:“当前素质教育应解决的突出问题”,《学术交流》1999年3期;
合著:“理解与对话:哲学解释学视域下师生关系的重构”,《基础教育》2010年第12期;
合著:“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三元逻辑探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合著:“试论后现代课程观语境下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独著:“试述国外义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兼析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独著:“19世纪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案及其影响”,《河南大学学报(社哲版)》2000年第5期;
合著:“教育治理: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钥匙”,《基础教育》2009年第11期;
独著:“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述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6月;
独著:“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体会与尝试”,《北方论丛(文史哲版)》1998年第8期。
¨ 出版著作
《外国教育史》(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美国进步教育“八年研究”初探》(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著作精选》(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史》(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外国大学教育问题史》(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简明外国教育史》(副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基础教育国际比较》(副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誌》(执行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20世纪外国教育经典导读》(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
《2016年河南省教育发展研究报告》(编著),大象出版社2017;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西方教育问题史》(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外国教育史》(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西方领导教育史》(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外国教育思想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外国教育经典解读》(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3》(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4》(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中外教育家德育思想荟萃》(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 荣誉奖励
2018年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试论西方教育史学科发展的轨迹”;
2018年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奖”特等奖;
2018年河南省在线开放课程《外国教育史》;
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
2017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学校教育发展》;
2017年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奖”二等奖;
2017年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
2016年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
2016年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美国教师教育发展史研究;
2016年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奖”特等奖;
2016年度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
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国际视域下的教师培养政策及其发展走向;
2015年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国际视域下的教师培养政策及其发展走向;
2015年度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
2014年河南省教学名师;
2014年度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
2014年河南省教师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构建河南省卓越教师教育模式研究;
2014年河南省教师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职前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2013年教育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学校教育发展》;
2013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推进特色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与改革研究;
2013年河南省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述评;
2013年河南大学“管理优秀奖”;
2012年河南省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推进特色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与改革研究;
2012年河南大学“教师名师奖”;
2012年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奖”特等奖;
2009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重构中学与大学的关系;
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重构中学与大学的关系;
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从“中心”到“对话”:当代西方师生观的转向;
2007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等奖:挑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若干问题及启示;
2007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全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07年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6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二等奖:西方中等教育综合化:历史与比较的观点;
2003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1年河南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外国教育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
2000年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1999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简明外国教育史;
1999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1998年河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简明外国教育史;
1998年河南省教育学会研究成果一等奖:试述国外义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997年河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ü 培训交流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8届学术年会海口;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17届学术年会太原;
2016第10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 杭州;
2016年第16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 北京;
2015年第9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 台北;
2015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16届学术年会开封;
2014年亚洲比较教育学会第9届年会杭州;
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金华;
2014年第5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北京;
2014第8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 澳门;
2013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14届学术年会深圳;
2012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12届学术年会长沙;
2012年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6届学术年会长春;
2011年首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 北京;
2011年第5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 武汉;
2011年第4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北京;
2010年美国教育研究会年会 丹佛;
2010年新英格兰历史学会年会 波士顿;
2010年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杭州;
2008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11届年会保定;
2008年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4届学术年会温州;
2008年第3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北京;
200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10届学术年会西安;
2005年第2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北京;
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9届学术年会福州;
2002年首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 北京;
2001年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0届学术年会桂林;
2000年香港比较教育学会学术年会 香港;
2000年亚洲比较教育学会年会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