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全国知名人文社科专家到我院作学术报告

  舒 展     |      2016-03-29     |     阅读数:

2016年3月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受教育科学学院邀请,三位全国知名专家在我院四楼会议室作了三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精彩的学术报告。

3月2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王震中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振宇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凝聚》、《“仁者安仁”:儒家仁学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的学术报告,两场报告分别由我院院长汪基德教授和副院长杨捷教授主持。3月28日上午,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亚群教授作了题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与目标定位》的学术报告,该场报告由我院党委书记杜静教授主持。

王震中研究员的报告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阐述了国家结构与民族类型的关系;二是论述了当代影响中华民族凝聚的几大因素。他认为,虽然“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但中华民族并非是从近代才开始形成的,实际上,中国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华民族就处于正在形成中。他从先进的文化是华夏民族、汉民族和中华民族的血脉、国家结构的稳定与民族凝聚、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国语是中华民族稳固的内在联系、中国梦与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的凝聚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还结合个人阅历列举许多生动实例,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曾振宇教授的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讲述了孔子为什么这样红,明确孔子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地位,指出孔子是中国第一大圣人。其次,在报告中通过收集、整理传世文献、古籍文字梳理了“仁”字的起源及孔子的“仁者安仁”之论是如何将他的仁学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道德形上学高度。再次,全面阐述了孟子的“仁义礼智根于心”。最后,指出张载对孔孟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扬,并着重解读了张载的现实人文关怀。

张亚群教授报告从通识教育的缘起与演化谈起,全面详细论述了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实践这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他指出,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开发人的理智美德,推理、论证、哲理性智慧、艺术和谨慎”,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性质为育人的基础性、人文性和通贯性,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接着,张教授详细解读了中美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模式与区别,进而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文化自觉和塑造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最后,张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参加海内外学术会议、参观世界名校和做学问的心得。

三场报告中,三位专家旁征博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思想,讲座中与大家现场互动,学术气氛浓厚。精彩的报告给我院师生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