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深度调研:以“需求驱动”破解县域教师培训难题

  徐秀华     |      2025-07-27     |     阅读数: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2025年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环节改善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相关要求,精准实施“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培训者培育项目”,2025年6-7月,河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刘学军带领培训需求调研组先后深入南阳市、洛阳市、新乡市39个县区,在三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对近百名教师发展机构专兼职培训者进行了训前访谈调研。

调研揭示,在共性需求方面,政策落地、专业重构、数智融合、成果转化成关键。三市培训者普遍面临四大共性挑战:一是政策理解“浅表化”,政策培训需求呈现“管理层重战略统筹、一线教师重实践转化”的分层特征。二是专业能力系统性重构。如培训需求分析不够深入、课程研发能力较弱、校本研修指导力不强等。三是数智素养与教育融合不足,如缺乏本土化数字资源平台、混合式培训经验匮乏、AI技术赋能课程开发能力缺失等。四是成果转化机制长效化受阻,“学用脱节”问题突出。

核心挑战方面,动力、数智、保障三重失衡:县域培训者独立策划能力弱,政策理解、课程开发、评价机制存在问题,导致动力机制与能力结构失衡。本土化数智资源匮乏,线上维护机制不完善,数智转型与资源整合滞后。兼职培训者激励机制缺失,专职队伍专业化不足,统一培训模式难覆盖个性化需求,保障机制与长效性不足。

基于此次调研结果,针对痛点,调研组提出分层分类、实践导向、数智赋能的实施路径:一是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设立必修与选修模块,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课程。二是强化实践导向与成果转化,推广“训前调研 - 训中实践 - 训后跟踪”模式。三是推进数智赋能与资源整合,搭建“AI + 教育”平台。

刘学军表示,本次调研标志着县域教师培训从“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转型。同时,也为后续的调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调研组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继续深入实施本项目的培训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再进一步优化培训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