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

      |      2023-02-20     |     阅读数: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河南大学于2003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04年首先在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等专业领域招收在职教育硕士,2005 年正式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2008 年,成立“河南大学教育硕士管理中心”挂靠教育科学学院,协调推进全校教育硕士工作。2009 年,河南大学教育硕士顺利通过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开始在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领域招生教育硕士。2014 年,响应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的号召,河南大学申报并获批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开始培养卓越教师教育硕士。2015年,又增添了职业技术领域教育硕士招生。至此,河南大学建成了涵盖15个招生领域方向的教育硕士培养体系。2018年,学校为加强教育硕士培养与管理工作,在“教育硕士管理中心”与“师范生培养中心”基础上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统筹推进河南大学教育硕士培养与管理工作。河南大学教育硕士目前在分布于12个二级学院(部)的15个领域方向,2022年招生教育硕士515人。

(一)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河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点立足于满足国家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及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战略定位,着力培养掌握丰富的教育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较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教学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潜质的专业人员,建立起一套教学质量有保障、管理机制系统完善、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教育硕士培养体系。以此为指针,明确了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培养目标:第一,职业情感方面,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第二, 职业素养方面,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第三,专业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第四,职业发展能力方面,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第五,跨文化专业交流方面,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2.学位标准

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依照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河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我校制定并不断完善了教育硕士培养和学位授予标准。一方面,培养方案兼顾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把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训练相结合,设置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总学分为36学分。 另一方面,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学位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 2 万字。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及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二) 基本条件

1.培养特色

我们依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标准和指导性培养方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首先明确“导向为主、质量为重、突出特色、分类设置”的培养理念,结合河南大学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硕士培养。突出应用型人才定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基础学校和实践基地在各个环节的培养指导作用,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教育硕士现有15个领域方向招生 (详见表1) ,每个方向领域都是河南大学传统优势学科支撑,独具特色。

表1 教育硕士专业方向及所在学院                
 
序号 专业代码 教育硕士专业 所属学院
1 045101 教育管理 教育学部
2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3 045115 小学教育
4 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5 045118 学前教育
6
卓越教师计划
7 045102 学科教学(思政)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8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文学院
9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10 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 物理与电子学院
11 045106 学科教学(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12 045107 学科教学(生物) 生命科学学院
13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外语学院
14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历史文化学院
15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地理与环境学院
16 045120 职业技术教育 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2.师资队伍

  河南大学教育硕士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完整的规划和保障机制,分别通过招聘优秀博士、鼓励骨干教师到国外学习深造、引进有境外工作经历的专家学者等途径,努力打造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创新能力强的学术领军人物、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才俊共同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22年新遴选导师106人,其中学业导师35人,职业导师71人。截止2022年底,教育硕士共有导师555人,其中学业导师318人(其中286人具有博士学位,96人为正高级职称,222人为副高级职称),职业导师237人。

3.科学研究

依托于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有效的激励措施,教育硕士学位点自建立之初起至今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科研能力逐年提高,2022年获批国家、省、校等各级研究生教育教学项目67项,包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 项目、 优质课程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精品在线课程项目、精品教材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等,经费资助86.8万元。 教育硕士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科研论文发表130篇、专利数量11个。

4.教学科研平台

河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点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支撑。2022 年新增3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每年均邀请多位校内外专家和名师来校作学术和实践培养报告,为教育硕士培养提供学术盛宴。

5.奖助体系

河南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依照《河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管理暂行办法》《河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河南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修订) 》及教育部、 河南省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同时,针对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学生河南 大学专门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研究生应急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与入学“绿色通道”等专项资金。2022 年度全校教育硕士共资助国家奖学金 2 人、资助金额 4 万元,学业奖学金 1027 人、资 助金额 916.8 万元,国家助学金 966 人、资助金额 579.6 万元,校内 奖学金 61 人、资助金额 6.1 万元,蜜雪冰城奖学金 3 人、0.5 万元, 侯镜如奖学金 1 人、0.3 万元。

(三)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作为关键环节,教育硕士学位点积极做到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风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从“思、学、行” 三方面全面着手,同时辅之“导师培养、论文指导、学术交流”等形式,拓展了教育硕士培养领域,保证教育硕士培养向多样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1.招生选拔

招生选拔是人才培养的起始环节,是确保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2022年教育硕士报考人数创下新高,计划招生508 人,报考人数6218人,实际录取 515 人,报录比为 12:1。

2.思政教育

教育硕士学位点注重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新方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

3.课程教学

依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标准和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我校教学与科研优势,制定教育硕士领域的培养方案。在课程教学中,突出教育硕士应用型人才定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实践导向,强调教学的实践特色。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打造参与式课堂、邀请中原名师进课堂、中学名师传帮带、学生自我反思、专项教学技能竞赛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着力引导教育硕士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融通。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在授课教师选用、教学模式、教学监管等方面严格把控,制定完备的教学评价机制。

4.导师指导

教育硕士导师的遽选过程严格按照河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制定的《河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条例》、《河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施行。《河南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管理办法》、《河南大学学术道德及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对教育硕士的指导教师在科研、教学、论文指导等职责履职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将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业指导、学术训练、学术交流、学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培养质量纳入年终导师评价体系。

5.实践教学

河南大学将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讲课比赛、学术沙龙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讲课比赛,指导学生反复探讨、演练,切实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2022 年,教育硕士共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比赛中共有 62 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30人。

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通过积极搭建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不断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和体系,为教育硕士提供高质量的实习保障。在实践过程中,明确规定了教育硕士实习目的、任务、程序、方法和纪律规范以及校内指导教师、实践基地指导教师(职业导师)的职责和任务。教师教育学院统一印制《教育硕士实习手册》《教育硕士见习手册》,统一质量管理。

6.学术交流

我校大力支持鼓励教育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并给予一定的补助费用。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所产生的会务费、注册费、住宿费等实报实销,最高可补助 2000 元,研究生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会议所产生的会务费、注册费、住宿及差旅费等总金额由学院报销三分之二,个人承担三分之一,学院报销总金额可达2万元。2022 年度教育硕士共有 13 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61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7.论文质量

教育硕士学位点从严要求论文质量。整体论文从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送审及答辩等环节规范管理实施全方位监控,要求学生注重研究工作进展以及研究成果质量,从内容及形式上保证文章的理论及实践意义。2022 年,全校共授予教育硕士学位 556 人,在各级抽检中合格率为100%,推荐全校优秀教育硕士论文28篇,共获批14篇,其中2篇获推省级优秀论文。

8.质量保证

教育硕士培养实行全过程监控和质量保证,由教师教育学院开设四门公共必修课,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教育家书院专门为教育硕士开办卓越讲堂,融通职前职后教师教育,助推河南省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 年共邀请首批 12 位研究员完成 12 期卓越讲坛。教育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位论文的开题、预答辩和答辩均由教师教育学院委派的一位教育研究专家和一位校外实践教学专家,联合培养单位论文指导与评审专家参与论文研讨和评阅答辩,对于教育硕士的论文在科学性和应用性两个层面进行严格把关,经过外审合格后提交学位分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方可授予学位,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9.学风建设

教育硕士学位点重视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把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从源头上建立学术道德失范预警机制。组织教育硕士认真学习《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文件汇编》《河南大学研究生手册》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学习资料汇编》等重要文件,定期举办专家讲座专门就该问题开展研讨,借助河南省教育家书院开展的师德课堂,在 2022 年举行第三季、第四季共 11期讲座,先后邀请时代楷模、师德模范、中原名师等一线教师走进大学课堂,为教育硕士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制度,目前未发生问题事件。

10.管理服务

教师教育学院专门成立教育硕士培养中心,完成全国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分配的各项常规工作和评估任务负责全校15个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协调服务工作。

11.就业服务

教育硕士学位点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就业广开门路,提高学生就业率,做好学生的考博指导。同时对教育硕士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回访,完善教育硕士跟踪指导工作。2022 年教育硕士就业率为92.11%,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领域对口就业率为 56.50%

(四)服务贡献

服务教师行业发展,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教育家书院首批 12位合作研究员集中研修活动从2022年7月8日开始历时10天,聆听了 28 场讲座,开展了7次导师组与研究员们集中研修与讨论;先后进入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进行入校交流,力求在提升研究员们的理论水平的同时,引导其凝练自身的教育主张、明确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拓宽研究员们的研究视野:同时,完成合作导师入校指导活动,先后组织教育家书院合作导师分组赴许昌、新乡、深河等合作研究员所在学校进行入校交流,就学校发展特色、合作研究员拟开展研究等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为首批研究员建设云工作室,研究员们举行云工作室活动 10 余次,书院举办了以“突破线上教学瓶颈 提升云端课堂质量”为主题的公益讲座,每次活动参加人数都突破三万。2022年12月,完成第二批12位研究员遂选、8位特聘专家。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硕士培养虽然在 2022 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研究及实践探索待加强。受疫情影响,教育硕士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严重限制,不符合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虽然学生参加了部分线上听评课活动,但是实地调研和教学实践仍需补充。

(二)具备一线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学领域高水平导师数量不足全校学科教学教师人数相对较少,在职称、成果级别、成果内容等方面也积累不够,相关成果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在指导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目前仅有 2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其他均为校级,省级高水平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现有基地深度开展教学研究的机制尚未建立。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第一,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及实践探索。首先,逐一组织协调各专业方向教育硕士的实习安排,并加强对实习质量的过程性评价,对实习单位开展持续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共同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以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为契机,推进学业导师与职业导师合作指导学位论文、互相弥补在研究经验和能力上的不足,共同关注教学实践,提升研究能力和学位论文指导效果。

第二,全校范围内统筹培养教师教育师资。首先,统筹分散在各学院的学科教学教师,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建议学校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学科教学教师的职称评审、教学研究等,单独序列开展工作。其次,教师教育学院培养引进学科教学教师。教师教育学院单独引进一部分课程教学、学科教学的师资,一方面为教育硕士教育类课程的授课提供师资保证,另一方面形成团队优势,加强课程教学、学科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最后,加强跨学科领域的教师教育研究,打造团队。整合全校教师教育力量,申报高级别的教师教育类、教学改革类项目,打造一批高质量教学成果的同时,锻造团队。

第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建设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对现有实践基地进行考察、调研,在全省范围内遂选优质中小学幼儿园或教育管理机构作为实践基地,符合要求的统一挂牌“河南大学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并根据其承接教育硕士人数多少给予经费支持。教育硕士实习实践统一由教师教育学院组织,统一派送、统-要求、统一指导、统一考核,并将实习考核与教育类研究生面试认定教师资格证的面试结合,严格要求。可以试点在部分实践基地选派学科教学教师脱产到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兼任学校科研副校长,加强高校对实践基地指导的同时增加高校教师的行业经历。所需实践基地建设经费及职业导师指导经费以专项经费的形式划拨教师教育学院统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