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规章制度 正文
教育部 财政部公布“国培计划”(2021-2025)示范项目指导方案、中西部骨干项目指导方案
2021-05-13 返回列表

“国培计划”示范项目指导方案

一、培训团队高级研修

1.培训管理者团队研修。面向拟承担“国培计划”任务的培训管理者团队,包括国培项目管理者、省级项目办骨干人员和参与国培项目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评价的业务骨干,以结果为导向,以培训项目设计、培训资源开发、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效果评估等为主题,按照岗位角色和任务职责分类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国培管理团队的培训示范能力,为各地创新实施国培项目打造专业化培训管理团队。

2.培训课程开发团队研修。面向拟承担“国培计划”任务的培训课程研发团队和培训业务骨干,基于“三科”新教材,高中、义务教育新课标和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以培训课程开发的任务结果为导向,开展周期性、递进式研修,集中开发国培项目示范性与创新性的通识类培训课程,提升国培课程研发团队的课程设计开发、创新实施能力,为各地创新实施国培项目打造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开发团队。

3.师德培训团队研修。面向承担“国培计划”任务的师德培训业务骨干,采取自主选学、集中培训、网络研修等多种有效方式进行专项培训,以师德培训项目设计、师德培训模式创新、师德培训有效性评价等为主题,提升师德培训者的培训能力,示范引领各地开展师德培训,培育师德培训专家和骨干培训者。

4.信息技术培训团队研修。面向承担“国培计划”任务的信息技术培训者团队,以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融合应用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实施信息化培训能力,示范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

5.自主选学市县管理团队研修。遴选探索自主选学模式积极性高、培训工作基础好的市、县(区),参加示范性培训,通过范例剖析、集中研讨、个别诊断等,明确自主选学改革思路,帮助形成符合区域实际的自主选学实施方案。

二、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

面向中小学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和专家型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通过3年一周期的跨年度、分阶段的连续培养,帮助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塑造教学风格,帮助校长升华教育思想、生成标志性成果、提升引领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教师和校园长。同时,引导支持参训教师校园长参与对口支援、协作帮扶等社会服务,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质量提升。

三、中小学领导人员示范培训

1.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遴选各地工作业绩突出的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开展专项培训,围绕加强政治领导、创新组织体系、团结服务群众、推动改革发展、锻造过硬队伍和中小学党建的重点难点问题,设计安排针对性培训内容,帮助学员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履职本领、提升品行作风,创新党组织活动,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培养一批优秀中小学党组织书记。

2.骨干校园长高级研修。面向有丰富办学实践经历、较高治校水平、突出办学业绩和发展潜力的骨干校园长开展分层高级研修,通过跨年度、分阶段的连续培养,帮助参训校园长凝练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形成个性化的办学风格,提升教育研究、治理能力,助力其持续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校园长。

四、紧缺领域骨干教师示范培训

针对中小学思想政治、体育美育、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领域骨干教师及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等,采取线上与线下混合形式进行专项培训,示范引领各地加强骨干教师培训,为各地开展相关培训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五、教师培训综合改革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省市县教师发展机构、高校开展先行先试,自主创新设计培训试点项目,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开展区域教师标准化培训;运用人工智能、同步课堂等新技术开展培训,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融合应用模式,提升教师培训信息化水平;带动形成教师发展机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幼儿园“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稳定畅通和效能突出的协作机制;开展教师自主选学等培训模式探索,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师培训经验案例等。

“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指导方案

一、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1.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按照“分层分类、分段分科、一体设计、递进发展”的思路,聚焦不同学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骨干教师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从发展目标、培训内容、实施流程、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分阶段、递进式、一体化设计,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促进骨干教师持续提升。

“国培计划”相关项目实施指南为依据,进一步规范项目设计与实施。建立健全教师需求导向的项目设置机制,将教师需求调研与分析作为项目规划设计的必备环节。科学设置项目周期,根据需要开展3至5年的长周期培训和持续跟进、不断深化的进阶性深度研修。优化培训内容,按照强师德、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思路,强化思想政治、师德师风等通识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发展阶段骨干教师特点与需求,分层设置针对性培训内容。细化培训实施流程,重点做好诊断示范和研课磨课等关键环节,综合运用集中培训、在线培训、跟岗实践、送教下乡、导师带教、工作坊等培训形式,提升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成长为学校和区域教育教学带头人。

2.自主学习模式试点研修。遴选部分具有积极性和基础条件的项目县开展教师自主选学试点。构建“教师申报、能力诊断、菜单选课、教师选学、校本研修、应用实践、考核评价”于一体的选学流程,教师按需选项目、选机构、选课程、选方式。综合运用案例式、探究式、情景式、演练式等灵活的学习方式,增强自主选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加强选学平台建设,丰富课程资源,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和培训学分银行,探索形成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的自主选学模式。遴选具备基础的项目区县开展教师培训整校研修模式改革探索,构建以校为本混合培训新模式,建立专家指导、骨干带动、教师选学、团队互助的研修共同体。

二、重点区域领域帮扶培训

1.“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以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其辖区内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加强省级统筹,建立发达区县和重点帮扶县,师范院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相对固定的对口帮扶关系,持续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以靶向诊断、精准发力、整体提升为原则,聚焦重点帮扶县及其中小学校的发展瓶颈和培训需求,因地制宜、一校一策,细化帮扶培训方案。健全协同发展机制,统筹培训规划、团队组建、项目实施、绩效评价。通过“人员互派、送教上门、联合教研、工作坊研修”等方式开展协同培训,区县、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互访互派,定期开展线上联合研修与线下协同教研等活动。组织省市级优质基地和名师团队,每年定期深入乡村学校,对学校发展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乡村教师进行个别化跟踪指导。支持重点帮扶县培训能力建设,帮助当地打造一支教师培训团队,建设一批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开发一批本地培训课程资源。

2.边远艰苦民族地区幼儿园顶岗支教培训。针对边远艰苦民族地区基本保教能力提升困难的农村幼儿园教师,遴选高等学校、市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和优质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幼儿园教师,开展院校集中研修、线上一对一学习指导、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提升边远艰苦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

三、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

遴选市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负责人、承担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开展制度建设、教学研究、专业指导、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专项培训,全面提升骨干教师、教研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市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农村校园长领导力培训

1.骨干校园长提升研修。遴选办学思想端正、工作进取心强、能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的校园长,依据不同学段校园长专业标准要求,以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提高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组织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重点,着重提升校园长的战略思维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一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2.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研修。遴选思想政治素质好、党建工作经验丰富、能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的学校党组织书记,围绕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内容,进行集中培训。

五、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1.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规划和校本研修规划为核心任务,通过工作坊混合式研修,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政策理解能力和规划设计能力,有效支持能力提升工程2.0的整校推进。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后期及完成之后,聚焦管理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规划落实和执行,以学校发展的实践证据为评估线索,提升管理团队的领导实施和组织评价能力,深化巩固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成果。

2.学科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遴选各学科骨干教师,切实做好整校推进和校本应用考核。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式课例研磨、专家指导等方式,打磨优秀案例,提炼应用成果,形成可迁移、可辐射的优质案例资源;帮助骨干教师深化对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形成常态化应用的意识,进一步尝试和探索不同环境下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实践案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形成持续发展的机制。

3.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提升培训。以区域能力提升工程的高成效落地为核心任务,通过工作坊混合式研修,提升培训团队的政策理解能力和培训指导能力,有效支持学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后期及完成之后,聚焦指导团队的信息化学科教学指导能力,巩固和发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成果,通过学科案例打磨和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取,扩大成果的辐射和影响范围。




地址:中国 河南 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邮编:450046

总机号码:0371—22868833

Copyright © 2022 勘察设计协会 版权所有  苏ICP12345678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