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成果是研究团队对13年(2009—2022年)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实践机制的经验归纳,经教育部指定查新站查新,属原创性成果。被《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报道五次,得到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周洪宇、石中英、张应强等知名学者的题词肯定及指导:

核心成果包括三个方面
1.构建具有持久实践生命力的大学与中小学“理论创生”合作模式
基于学校改进的本土化立场,在合作价值追求、合作问题选择、合作方式等方面异于传统的“理论应用”合作模式。
理论创生模式是以中小学实践变革与归纳变革经验生成实践性理论为双重价值追求。该模式是指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以中小学校存在的典型“问题”为研究对象,异于理论应用模式“先入为主”的预设问题,强调研究者“浸入”中小学实践中,基于行动研究的理念,提炼合作经验,归纳生成解决问题、变革学校实践的理论的过程。

2.基于创生理论开发了师范生、教育硕士主干课程《教学技能》《课堂诊断》等
基于创生的理论进行了教师教育课程开发。13年间开发出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技能》与教育硕士课程《课堂诊断》等课程,实践效果良好,并被评为河南大学精品课程。

3.基于创生理论开发系列职后教师培训课程及案例库,实施大规模教师培训
十余年间,该模式创生系列实践性教育理论如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与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这些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针对性,开发了系列校本培训课程,建立了案例库,开展大规模的职后培训,每年数万人受益,社会反响强烈,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二、成果解决的问题
1.解决了师范类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模式生命力不长久、合作成效不理想的困境
异于传统合作模式,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定位、主题选择、动力与合作过程、成果的评价、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解决了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生命力难以持久的问题。
2.解决了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开发问题,服务于职前人才培养
理论创生合作模式是理论的孵化器,生成的理论可以更新教师教育课程知识,开发新的课程,服务于人才培养。
3.解决了职后教师专业成长瓶颈问题,助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职后教师专业成长瓶颈在于缺乏“实践性”理论的指引。理论创生合作模式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进行实践研究与理论创生。中小学教师在理论创生的过程中学习、接受理论,并由教书匠成长为“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