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培训者培育项目”圆满收官

  徐秀华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基础教育研究院     |      2025-11-16     |     阅读数:

为响应《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2025年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环节改善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要求,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基础教育研究院策划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培训者培育项目”于2025年6月正式启动,历经5个月调研、培训与总结,于11月中旬完成集中培训,为县域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精准调研直击痛点,分层施训破解难题

项目启动初期,河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刘学军带领团队深入南阳、洛阳、新乡三市39个县区,对近百名专兼职培训者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县域培训者普遍面临政策理解浅表化、专业能力重构不足、数智融合滞后、成果转化机制不畅四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提出“分层分类、实践导向、数智赋能”的实施路径,设计详细调研问卷,通过在线平台对参训学员需求进行深度分析。基层对实践案例、实操技能及人工智能应用指导需求迫切,项目组据此确定“强基固本·实践赋能”的培训主题,聚焦师德情怀、政策解读、专业能力、数智素养、成果转化五大目标,构建“政策解读+案例示范+实操训练+成果转化”的闭环培训体系。

二、专家护航多元赋能,创新工具提升实效

项目组组建由资深教育专家构成的指导团队,设计观摩研学、专业修炼、主题式工作坊三大模块课程。观摩研学模块通过《百年河大教育精神研学》与《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现场观摩》强化师德师风;专业修炼模块开设《教育实践经验萃取方法与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等12门课程,系统提升培训策划、课程开发等核心能力;主题工作坊模块组织学员分组设计县域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或三名工作室建设方案,通过三轮研讨形成可落地成果。

培训期间,项目组创新推出《研修反思日志》量规和《研修简报》模板,引导学员每日反思、团队协作,形成“学习-实践-反馈”闭环。集中培训收官时,专家团队审阅学员提交的研修总结报告发现,培训满意度达98%,95%的学员认为课程内容“接地气、技能可迁移、成果能落地”。

三、成果转化持续跟踪,构建“河南模式”

项目组将依据学员总结报告规划训后跟踪指导方案,重点提升县域培训者独立策划能力、推动本土化数智资源平台建设、完善兼职培训者激励机制,助力河南省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骨干队伍。刘学军表示,本次培训通过“小切口、深实操”的课程设计,实现了创新理念与基层场景的有机统一,初步构建起县域教师培训者能力提升的“河南模式”,彰显了高校在基础教育师资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未来,河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将持续优化分层分类课程,整合专家资源与案例库,推动县域培训从“经验驱动”向“专业驱动”转型。项目组计划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定期回访学员,动态调整培训内容,同时搭建县域培训者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共享与资源互通,为河南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