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践教育河南省区域联盟”会议在郑州成功举办 ——共绘“知行合一”育人新图景

      |      2025-06-30     |     阅读数:

为深入推广“师生共同课堂”建设,传承与弘扬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推动河南省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6月20日,由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河南省生活·实践教育研究中心、河南省教育家书院、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生活·实践教育河南省区域联盟”会议,在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省内外教育界精英,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新模式。

生活·实践教育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河南中心主任、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萍,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河南中心副主任、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张建东,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熊小伟,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河南中心办公室主任、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齐彦磊,以及来自周口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大学、信阳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校、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等高校代表,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成员,各地区幼儿园及中小学学校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王萍紧扣“生活·实践教育河南区域联盟”的主题,深刻阐述了河南大学等高校与基础教育的血脉联系与协同发展之道。她指出,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提供经验,高等教育则通过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反哺基础教育,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生态链。区域联盟的建立,正是强化这种协同关系、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平台。随后,与会代表在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谢悦校长的带领下,深入考察了这所历史名校如何将“生活·实践教育”理念融入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特别是在“师生共同课堂”模式上的探索与成果。

在主题论坛环节,周洪宇教授以《生活·实践教育: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为题,进行了详细而丰富的论述。提出彰显行知理念符号、建设师生共同课堂、善用小先生+教学、采用活动课程教材、构建全域活动空间、组织师生亲子共读、开展三大师生行动、实施科学管理评价等八大举措。“生活·实践教育”是贡献全球教育改革的“中国方案”,以陶行知“生活教育”为根基,融合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形成“生活·实践教育”的理论体系,体现“知行合一”的东方智慧。针对工业化教育导致的“知识脱离生活”“个体单项发展”等全球共性问题,提出“教育回归生活”“实践赋能成长”的解决路径。“生活·实践教育”是21世纪的陶行知生活教育,是新生活教育,也是新实践教育,通过“创造性转化”实现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有机融合。

在校长圆桌论坛环节,来自省内各地的代表学校重点汇报了在推广“师生共同课堂”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实践经验与挑战,为区域内的广泛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会议最后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周洪宇教授为河南省生活·实践教育代表性实验学校授牌,标志着这些学校将在区域联盟的引领下,更深入地开展实验探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推动着河南省在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探索中国特色育人模式上迈出更加坚实一步。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将以陶行知先生为先驱和榜样,汇聚志同道合的教育者,共同研究破解现实教育困境,通过扎实的“生活·实践”教育实验,特别是大力建设和推广“师生共同课堂”,不断丰富教育理论,改进教育实践。